实朴刊带你了解新高考政策,做好相应的准备,24年高考新政策希望可以帮你解决现在所面临的一些难题。
24年高考新政策

24年高考新政策如下:
2024年高考新政策实行“3+1+2”模式,即统一高考科目为语文、数学、外语3门;选择性考试科目为1门首选科目和2门再选科目。其中,首选科目从物理或历史科目中选择1门,再选科目从思想政治、地理、化学、生物学中选择2门。考生总成绩由3门统一高考成绩和3门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组成。
背景介绍:
高考是中国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重要途径,对每个学生来说都至关重要。近年来,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,高考政策也在不断调整和完善。
高考改革的目标:
高考改革的目标是提高高考的公平性、科学性和有效性,更好地评价学生的能力和潜力。通过改革,希望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,注重素质教育,促进学生全面发展。
近期高考改革内容:
近年来,高考改革主要集中在试卷设置、科目选择、录取方式和评价体系等方面。例如,在某些地区已经实施了文理不分科的高考,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科目。
未来可能的高考改革方向:
尽管尚未出台具体的24年高考新政策,但可以预测一些可能的改革方向。例如,高考科目的组合可能会有所调整,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的考核。
注重综合素质评价:
未来的高考改革有望更加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,不仅仅看重分数,还会更加关注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潜力。可能引入更多的面试、实践考核或项目评估等方式。
促进个性化发展:
高考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是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。将更加注重学生的兴趣和特长,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,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得到展示和认可。
高考改革的挑战与机遇:
高考改革既面临着挑战,也蕴含着机遇。一方面,改革需要解决教育资源分配不均、评价方法不全面等问题;另一方面,改革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发展空间和个人发展的机会。
2025高考新政策
一、考试科目及安排
1.“3+1+2”模式:全国大部分省份实行“3+1+2”高考模式,即“3”为语文、数学、外语三门必考科目,“1”为物理或历史二选一,“2”为思想政治、地理、化学、生物学四选二,形成12种组合。数学不再分文理,所有考生使用同一份试卷。
2.考试时间:一般为6月7日至9日,部分省份延长至10日。具体安排如下:
6月7日:语文、数学。
6月8日:首选科目(物理或历史)、外语。
6月9日:再选科目。
3.成绩构成及赋分:总分750分,语文、数学、外语各150分,首选科目以原始成绩计入总分,再选科目实行等级赋分。
二、志愿填报
1.单位变化:部分地区由传统的以“院校”为志愿填报单位,转变为以“院校+专业组”为单位,考生需按“1个院校专业组+多个专业”的方式进行志愿填报,并在“院校专业组”内选择是否服从专业组内专业调剂。
2.数量调整:河南等省份的志愿数量有所增加,如河南本科批次普通类考生可填报45个平行志愿,相较以往有所提高。
三、录取政策
1.加分政策:不同省份对加分项目及分值有明确规定,如重庆规定自主就业的退役士兵、归侨及其子女等可加5分;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就读的少数民族考生可加10分;烈士子女可加20分等。
2.批次调整:全国31个省(市、自治区)全面取消本科批次划分,统一为“本科批”,考生可填报的院校数量增加。
3.特殊类型招生政策收紧:艺术类招生文化课成绩占比提升至不低于本科线的75%;高水平运动队专业测试全部纳入全国统考,取消高校校考;保送生资格仅限五大学科奥赛国家集训队成员等。
四、综合素质评价
综合素质评价作为高校招生录取的重要参考,涵盖思想品德、学业水平、身心健康、艺术素养、社会实践等多个维度,有助于高校更全面地了解考生综合素质,打破单一分数评价的局限。
五、复读生政策
2025年起,多地明确禁止公立学校招收高考复读生,复读生需选择私立高中或专门的复读机构备考。